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对农业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被引:34
作者
张启正
袁菱苒
胡沛楠
龚斌磊
机构
[1]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2]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革命老区振兴规划; 农业增长; 农业现代化; 农业生产率; 双重差分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本文基于1999-2019年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赣闽粤、陕甘宁、左右江、大别山、川陕五大重点革命老区的振兴规划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影响。本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为当地农业带来了4.33%的额外增长,这一额外增长主要源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得益于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其次,财政支农强度的提升是革命老区农业实现现代化转型的关键因素,它显著改善了当地农业基础设施,增加了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促进了农业内部特色与中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最终提升了农业生产率。再次,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后,受覆盖地区所获得的转移支付增加以及当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效应的显现,以“输血”和“造血”两条路径构成了当地财政支农强度提升的直接原因。最后,党的十九大以来,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发挥了协同效应,使得上述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本文认为,对于以革命老区为代表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区域发展规划是促进农业现代化转型和实现农业赶超发展的可行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58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分析框架、TFP测度与驱动因素 [J].
刘晓光 ;
龚斌磊 .
经济学(季刊), 2022, 22 (02) :613-632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再探讨——基于生产要素质量与基础设施的视角 [J].
罗斯炫 ;
何可 ;
张俊飚 .
中国农村经济, 2022, (02) :115-136
[3]   从双重差分法到事件研究法 [J].
黄炜 ;
张子尧 ;
刘安然 .
产业经济评论, 2022, (02) :17-36
[4]   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变迁探究——基于微观农户要素投入视角 [J].
高晶晶 ;
史清华 .
管理世界, 2021, 37 (12) :124-134
[5]   财政支出对我国农业增长的多途径影响 [J].
龚斌磊 ;
王硕 .
农业经济问题, 2021, (01) :54-68
[6]   中国农户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J].
王璐 ;
杨汝岱 ;
吴比 .
管理世界, 2020, 36 (12) :77-93
[7]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业合作实现途径 [J].
龚斌磊 .
中国农村经济, 2019, (10) :114-129
[8]   要素禀赋变化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发展路径的解释 [J].
孔祥智 ;
张琛 ;
张效榕 .
管理世界, 2018, 34 (10) :147-160
[9]   从“过密化”到“机械化”:中国农业机械化革命的历程、动力和影响(1980~2015年) [J].
焦长权 ;
董磊明 .
管理世界, 2018, 34 (10) :173-190
[10]   中国1km地形起伏度数据集 [J].
游珍 ;
封志明 ;
杨艳昭 .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2018, 2 (02) :151-155+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