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7 条
近70年黄河流域水沙情势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83
|作者:
赵阳
胡春宏
张晓明
王友胜
成晨
殷小琳
谢敏
机构: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来源: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径流;
评估;
水文;
黄河;
干流;
一级支流;
水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882.1 [黄河];
P333 [水文分析与计算];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深入剖析黄河水沙现状及成因是精准预测黄河未来水沙情势的前提与基础。为此,以黄河干流潼关断面以上4个主要干流水文站及7个主要一级支流把口站1950—2016年水沙实测资料为基础,采用双累积曲线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剖析了黄河流域水沙演变规律及水沙主要源区变化特征,定量评估了不同环境要素对黄河水沙变化影响。结果表明:1)黄河干流兰州、头道拐、龙门及潼关水文站年径流及年输沙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P<0.05),其中,年径流减幅17.93%~40.79%,年输沙量减幅均在46.74%以上。受多种因素影响,黄河水沙在20世纪80—90年代发生减少突变;2)兰州-潼关区间年均径流量沿程变化表现为由总体递增状态向递减趋势转变,年均输沙量递增状态虽未转变,但递增幅度平均减小90%以上;3)黄河泥沙主要来源区由头龙区间向龙潼区间发生转移特征明显,龙潼区间水土流失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4)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水沙锐减占据主导作用,平均贡献率达到90%以上。而上游兰州站年均径流量受气候影响较大,贡献率达到66.57%。研究结果可为深刻认识黄河水沙时空现状及成因提供依据,并对未来水土流失治理区位方向确定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19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