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解放: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本质的哲学沉思

被引:12
作者
何伟光
机构
[1] 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本质; 解放; 文化视角; 智能时代;
D O I
10.13541/j.cnki.chinade.2023.07.002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由于人们忽略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整体性和复杂性,分别沿着人工智能或者教育的逻辑进路对其进行浅层式本质批判,导致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本质问题悬而未决。从技术视角和教育视角出发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本质进行解读均存在局限,应从文化视角出发对这两种视角进行突破和整合。从文化符号系统、文化关系生态和文化创造活动的维度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可视为具有解放人类属性的特殊形态文化存在。教育和人工智能所蕴含的解放本质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解放本质进一步揭示提供线索。立足文化视角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多维本质进行具体阐释,可发现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是通过人机协同解放师生生命的活动、利用人机合智解放教育的实践以及助推智能时代人类解放的人机共生新型教育形态,确证了解放作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深层次本质。要实现其解放本质,应理性对待相关异化问题并通过行动扬弃异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2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1]   元宇宙推动教育的全面数字化转型 [J].
杨宗凯 .
教育研究, 2022, 43 (12) :23-26
[2]   佐治亚理工学院智能教育创新的经验及启示 [J].
唐玉溪 ;
何伟光 .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2, 40 (12) :102-107
[3]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何以存在:规定、窘境与超越 [J].
唐玉溪 ;
何伟光 .
中国远程教育, 2022, (10) :21-28+39+76
[4]   “异化”“物化”“人道主义”概念辨析——从肉体和精神矛盾的视角看 [J].
王晓升 .
学术研究, 2022, (07) :14-20+28
[5]   从构成论走向生成论:智能教育的哲学重思及实践路向 [J].
何伟光 .
现代大学教育, 2022, 38 (03) :37-45+112
[6]   人工智能与人的“新异化” [J].
孙伟平 .
中国社会科学, 2020, (12) :119-137+202
[7]   人工智能发展限度与社会可能 [J].
侯利文 ;
李亚璇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 (09) :9-15
[9]   理解为自然历史过程的人工智能 [J].
余乃忠 .
中州学刊, 2020, (10) :122-129
[10]   人工智能最终一定是人类的威胁吗——一个儒家的视角 [J].
彭国翔 .
道德与文明, 2020, (05) :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