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直燃发电系统的生命周期评价

被引:31
|
作者
刘俊伟 [1 ]
田秉晖 [2 ]
张培栋 [3 ]
李秀金 [1 ]
机构
[1] 北京化工大学环境工程系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3]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关键词
生物质能; 秸秆直燃发电; 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风险;
D O I
10.13941/j.cnki.21-1469/tk.2009.05.023
中图分类号
TM619 [其他能源发电];
学科分类号
0807 ;
摘要
以装机容量25MW的生物质秸秆直燃发电系统为评价对象,进行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表明,秸秆直燃发电1万kWh,可吸收CO22502.87kg,向环境排放SO237.39kg,NOx90.37kg,与燃煤发电相比,虽然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有所增加,但减少了温室气体及硫氧化物的排放,污染物的排放主要发生在秸秆燃烧阶段。每发电1万kWh消耗能量15340.2MJ,秸秆预处理阶段是能量消耗的主要阶段,须要输入能量13830.5MJ。秸秆直燃发电过程对环境影响的总负荷为35.18人当量。在此过程中,烟尘居环境影响总负荷的首位。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我国秸秆收储运系统的运营模式、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张艳丽
    王飞
    赵立欣
    孙丽英
    [J]. 可再生能源, 2009, (01) : 1 - 5
  • [2] 秸秆直燃发电的生命周期评价
    冯超
    马晓茜
    [J]. 太阳能学报, 2008, (06) : 711 - 715
  • [3] 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生命周期评价
    刘黎娜
    王效华
    [J]. 中国沼气, 2008, (02) : 17 - 20+24
  • [4] 中国农作物秸秆能源化潜力估算
    张培栋
    杨艳丽
    李光全
    李新荣
    [J]. 可再生能源, 2007, (06) : 80 - 83
  • [5] 中国小麦燃料乙醇的能量收益
    李胜
    路明
    杜凤光
    [J]. 生态学报, 2007, (09) : 3794 - 3800
  • [6] 不同原料制备生物柴油生命周期能耗和排放评价
    胡志远
    谭丕强
    楼狄明
    董尧清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11) : 141 - 146
  • [7] 华北平原冬小麦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王明新
    包永红
    吴文良
    刘文娜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5) : 1127 - 1132
  • [8] 太阳能热力发电的生命周期分析
    邹治平
    马晓茜
    [J]. 可再生能源, 2004, (02) : 12 - 15
  • [9] 生物质发电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段林玲.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8
  • [10]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及应用[M]. 气象出版社 , 杨建新等编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