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创新——志愿性服务的逻辑与实现

被引:4
作者
孙卓华
机构
[1] 山东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
公共服务; 志愿供给; 社会偏好; 创新;
D O I
10.19632/j.cnki.11-3953/a.2017.06.012
中图分类号
D632.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我国正在大规模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因政府和市场的公共服务供给有限,志愿性公共服务作为供给主体正在以更为重要的角色出现在公共服务中,为公共服务的创新提供源泉和力量。同时,由于对志愿性服务的认知问题,志愿性服务供给仍受到一些制约。因而,政府应重视对个人的社会偏好行为的充分利用,激励志愿性公共服务,创造环境使志愿性公共服务更加专业化、固化,以更好地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http://www.chinanpo.gov.cn/1940/100497/index.html .
[2]   公共品社会动员机制——关于慈善捐赠的一个理论综述 [J].
郑风田 ;
江金启 .
浙江社会科学, 2009, (10) :107-113+129
[3]   公共品志愿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文献与治理实践的视角 [J].
迟强 ;
龙军 .
当代财经, 2009, (09) :39-44
[4]   人类亲社会性的起源与演化 [J].
叶航 ;
张弘 .
学术月刊, 2015, 47 (06) :10-14
[5]   社会偏好的神经基础及微观结构 [J].
汪丁丁 ;
贾拥民 .
学术月刊, 2015, 47 (06) :5-9+14
[6]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19/c128547314.htm .
[7]   论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多元化主体 [J].
田华 ;
陈静波 .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7, (06) :103-106
[9]  
http://www.cac.gov.cn/2016-02/23/c1118125223.htm .
[10]   论偏好的微观结构 [J].
周业安 .
南方经济, 2015, (04) :10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