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空间法在省域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应用——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10
作者
熊鹰 [1 ,2 ]
李艳梅 [1 ]
机构
[1] 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2]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状态空间法; 指标体系; 承载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 X11 [环境数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083001 ;
摘要
从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系统因素出发,确定了区域主体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状态空间理论的省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综合方法。以湖南省14个地级市(州)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该方法进行了主体功能区类型划分。结果表明:除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散布在各地级市外,属于省级重点开发或优化开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限制开发区则集中在西部地区。应用状况空间分析方法进行主体功能区划,能较好地反映区域的整体承载状况,为优化区域空间结构与布局,统筹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决策依据,并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划提供理论方法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主体功能区与区域发展的若干思考 [J].
董力三 ;
熊鹰 .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4 (01) :121-124
[2]   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 [J].
张广海 ;
李雪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07, (04) :57-61
[3]   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方法探讨 [J].
刘传明 ;
李伯华 ;
曾菊新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 (03) :64-68
[4]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 [J].
樊杰 .
地理学报, 2007, (04) :339-350
[5]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主导因素研究 [J].
张莉 ;
冯德显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07, (02) :30-34
[6]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思考 [J].
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地区所课题组 ;
高国力 .
宏观经济管理, 2006, (10) :43-46
[7]   确立主体功能区划分依据的基本思路——兼论划分指数的设计方案 [J].
李军杰 .
中国经贸导刊, 2006, (11) :45-46
[8]   状态空间衡量区域承载状况初探——以环渤海地区为例 [J].
余丹林 ;
毛汉英 ;
高群 .
地理研究, 2003, (02) :201-210
[9]   状态空间模型在区域森林景观生态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J].
杨学军 ;
姜志林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1, (12) :111-116
[10]   区域承载力定量研究方法探讨 [J].
毛汉英 ;
余丹林 .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4) :54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