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职业的双重生产:基于网络主播的数字化表演劳动实践

被引:38
作者
王斌
机构
[1]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
关键词
直播带货; 表演劳动; 情感劳动; 网红; 数字治理;
D O I
10.19633/j.cnki.11-2579/d.2020.0071
中图分类号
F724.6 [电子贸易、网上贸易]; F272.92 [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伴随电商直播时代的到来,青年带货主播的劳动激励机制从"礼物打赏"转变为"带货提成",其工作形态也从情感劳动转向数字化表演劳动。数字化表演劳动是指主播通过"养号"、组团、打造"人设"、激活消费者体验等方式,创造出一种区别于线下的购物剧场,从而将粉丝的观看量转化为消费者的订单量。由于主客观方面的限制,基于数字化表演劳动的直播带货会形成不稳定的短期化就业。但"离场"后的主播并不完全切断与直播的联系,而是将数字化表演劳动后置为一种能随时"返场"的就业选择,以此更主动、更具弹性地应对不确定的未来生活。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创造精准服务各类青年数字劳动者的良好制度环境,促使其成为壮大数字产业的生力军和推进数字治理的新力量。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情感制造:泛娱乐直播中女主播的劳动过程研究 [J].
涂永前 ;
熊赟 .
青年研究, 2019, (04) :1-12+94
[2]   网络主播与情感劳动:一项探索性研究 [J].
胡鹏辉 ;
余富强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9, (02) :38-61+126
[3]   不稳定的玩工:游戏模组爱好者和数字游戏产业 [J].
尤里安·库克里奇 ;
姚建华 ;
倪安妮 .
开放时代, 2018, (06) :196-206
[5]   "Having it All" on Social Media: Entrepreneurial Femininity and Self-Branding Among Fashion Bloggers [J].
Duffy, Brooke Erin ;
Hund, Emily .
SOCIAL MEDIA + SOCIETY, 2015, 1 (02)
[6]  
独异性社会.[M].安雷亚斯·莱克维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7]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美)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  
流动的现代性.[M].(英)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著;欧阳景根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