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期刊
论文检测
AIGC检测
热点
更多
数据
我国中学理科课堂中科学话语及其意义的产生——一种案例解释分析的方法
被引:2
作者
:
孙可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孙可平
[
1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吕春辉
[
2
]
机构
:
[1]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来源
:
全球教育展望
|
2010年
/ 39卷
/ 10期
关键词
:
科学教育;
科学素养;
科学话语;
科学语言;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G633.98 [其他];
学科分类号
:
04 ;
0401 ;
摘要
:
本研究试图通过分析我国科学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科学话语模式,辨明他们是如何建构"科学意义"的。同时,从现象学的视角描述师生在科学课堂中使用日常语言与科学语言状况,探索如何实现科学素养的"意义"转换。研究建议,学生们通过科学课堂学习使用"科学话语"的规则,可能影响了他们形成了有关科学素养的"元知识"。这也意味着,课堂的科学话语是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社会文化建构的一个部分。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理科教育展望.[M].孙可平;邓小丽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1
→
共 1 条
[1]
理科教育展望.[M].孙可平;邓小丽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