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后让与担保”——与杨立新教授商榷

被引:100
作者
董学立
机构
[1] 南京财经大学
关键词
让与担保; 后让与担保; 抵押权; 担保物权;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4.03.013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让与担保"在《物权法草案》中曾经出现过,但最终通过的《物权法》并未采纳。"后让与担保"是有学者以"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以商品房买卖合同为借贷合同进行担保"为依据,并参照"让与担保"的发生背景和发展过程而提出的一个新种担保物权概念。正如"让与担保"不能独立存在一样,"后让与担保"也没有独立存在的个性和价值。究其实质,"后让与担保"是抵押权的一个变形。我国《物权法》担保权编关于"未来物"上的抵押权的规定已经涵盖了这一担保物权形式。"后让与担保"与抵押制度相比没有创新内容。需要对我国现有的多元化担保物权体系结构进行一元化改造,以应对生活中不断出现的有名无实的所谓新型担保物权。
引用
收藏
页码:288 / 304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民法物权论.[M].谢在全; 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2]  
民商法论丛.[M].梁慧星; 主编.法律出版社.2008,
[3]  
中国物权法评注.[M].朱岩; 高圣平; 陈鑫;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  
美国动产担保交易制度研究.[M].董学立; 著.法律出版社.2007,
[5]  
中国动产担保物权与信贷市场发展.[M].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世界银行集团外国投资咨询服务局;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项目开发中心[编];.中信出版社.2006,
[6]  
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M].梁慧星[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7]   后让与担保:一个正在形成的习惯法担保物权 [J].
杨立新 .
中国法学, 2013, (03) :74-84
[8]   浮动抵押的财产变动与效力限制 [J].
董学立 .
法学研究, 2010, 32 (01) :63-67+69
[10]   我国物权变动理论的立法选择(下) [J].
彭诚信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0, (02) :5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