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皖苏北部龙卷风初步分析

被引:22
|
作者
曹治强
方宗义
方翔
机构
[1]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关键词
龙卷风; 中尺度对流云带; 中气旋; 卫星资料; 雷达资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7年7月3日0840—1000(UTC)先后在安徽天长—江苏高邮和江苏兴化等局部地区发生了多个龙卷风,成为本年度的极端天气事件之一。利用高频次的FY-2C、2D等静止气象卫星资料、南京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天气资料对这次龙卷风天气系统的活动与演变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认识:叠加在梅雨锋切变线上的高空短波槽线,及槽后强干冷空气平流与低空暖湿平流在垂直方向迭合,并与200hPa青藏高压东西向脊线北侧的辐散场重合,为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热力条件;0400(UTC)之后,在鄂豫皖苏交界区形成了两条中尺度对流云带。一条是与梅雨锋切变线相对应的弱对流云带,另一条是位于其南面的在上述干冷空气前沿迅速发展的飑线云带。切变线弱对流云带整体缓慢向南移动,构成云带的对流云块沿着云带缓慢向东移动。强对流飑线云带则由西北西向东南东方向移动,构成飑线云带的强对流云团则沿着云带由西南西向东北东方向移动。龙卷风就发生在上述两条中尺度对流云带的云团相交合并处。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9+133 +133-13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安徽一次强烈龙卷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分析
    俞小鼎
    郑媛媛
    张爱民
    姚叶青
    方翀
    [J]. 高原气象, 2006, (05) : 914 - 924
  • [2] 中国龙卷风的若干特征
    魏文秀,赵亚民
    [J]. 气象, 1995, (05) : 36 - 40
  • [3]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 - 气象出版社 , 朱乾根等编著, 1992
  • [4] 雷达气象学[M]. - 气象出版社 , 张培昌等编著, 1988
  • [5] The 19 April 1996 Illinois Tornado Outbreak.PartⅠ:Cell Evolution and Supercell Isolation .2 Lee B D,Jewett B F,Wilhelmson R B. Weather and Forecasting .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