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联系:基于学术型发明人的分析

被引:20
作者
王刚波 [1 ]
官建成 [2 ]
机构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纳米科技; 科技联系; 学术型发明人; 文献计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B383.1 [];
学科分类号
070205 ; 080501 ; 1406 ;
摘要
本文聚焦于从事纳米研究的学术型发明人,即大学中同时具有国际期刊论文作者和专利发明人双重身份的研究人员(author-inventor),他们是联结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的纽带。通过比较学术型发明人和非学术型发明人的论文数量、被引频次和H指数,本文发现学术型发明人的研究绩效显著高于纯学术研究者,并且在高产作者和高影响力作者行列中占有更高的比例。本文使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了专利活动对于学术型发明人研究绩效的作用,发现专利数量对于论文数量呈正向作用,但对论文质量有副作用。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中国与美国高校专利战略信息分析 [J].
薛青林 .
现代情报, 2008, (08) :200-203+206
[2]   全球纳米技术领域专利计量分析 [J].
栾春娟 ;
侯海燕 .
科技与经济, 2008, (04) :38-40
[3]   中国大学专利实施现状的原因分析与初步研究 [J].
陈海秋 ;
宋志琼 ;
杨敏 .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7, (04) :101-106
[4]   新巴斯德象限:高科技政策的新范式 [J].
刘则渊 ;
陈悦 .
管理学报, 2007, (03) :346-353
[5]   高等学校专利实施现状的调研与思考 [J].
刘月娥 ;
张阳 ;
杨健安 ;
张建华 ;
韩秀成 .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7, (01) :112-119
[6]   我国纳米科技研究力量的机构分布与地域分布 [J].
梁立明 ;
谢彩霞 ;
刘则渊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 (09) :67-72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我国纳米科技研究的资助 [J].
谢彩霞 ;
梁立明 ;
刘则渊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 (05) :60-64
[8]   大学第二中心:科学研究的演变轨迹及其特点 [J].
徐超富 .
中国软科学, 2003, (12) :106-109
[9]   词频分析法用于我国纳米科技研究动向分析 [J].
梁立明 ;
谢彩霞 .
科学学研究, 2003, (02) :138-142
[10]  
Negative effects of university patenting: Myths and grounded evidence[J] . Nicola Baldini.Scientometrics . 20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