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失灵”:监管政治学视阈中的“铬超标胶囊”

被引:5
作者
薛澜 [1 ]
胡颖廉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2]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
关键词
药品安全问题; 企业; 消费者; 企业管理; 议事协调机构; 政治学; 胶囊;
D O I
10.14150/j.cnki.1674-7453.2012.09.007
中图分类号
F203 [生产行业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正>"铬超标胶囊"事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爆发的第一起系统性、全局性药品安全风险。事件虽已渐渐平息,但仍有一些悬而未决的疑惑值得我们深思。例如,为什么存在质量缺陷的药品依然拥有广阔市场?为什么众多大型制药企业为降低成本而甘愿冒制售假药的风险?既有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生产经营者道德水平低下、监管部门不作为、相关标准缺失等表层现象。事实上,要回答上述问题,我们不能局限于事件本身,而应从更为宏大的视角进行系统分析。一、监管政治学是什么?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The Politics of Regulation. . 1980
[2]  
The Forging of Bureaucratic Autonomy:Reputations, Networks, and Policy Innovation in Executive Agencies, 1862-1928. DAEIEL P CARPENTER. . 2001
[3]  
From the Positive to the Regulatory State: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Changes in the Mode of Governance. Majone,Giandomenico.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