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县域脆弱性时空格局演变

被引:25
作者
鲁大铭 [1 ]
石育中 [1 ]
李文龙 [1 ,2 ]
杨新军 [1 ]
机构
[1]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内蒙古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院
关键词
人地系统脆弱性; 模糊层次分析法; 区域差异; 西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 [地区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人地耦合系统的脆弱性研究作为未来地理科学的十大科学研究命题之一,已成为人地关系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以西北地区316个县(市)为研究单元,以2003、2008和2013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气象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和空间矢量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模糊层次分析和变异系数分析等方法,构建西北地区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并说明其时空演化过程。研究表明:1西北地区县域脆弱性指数整体呈现北低南高、东低西高的格局。大中型城市对周边区域产生显著的影响并已形成以自身为核心的低脆弱圈层,各低脆弱圈层逐渐关联形成大范围的低脆弱片区;24个子系统的脆弱性水平分别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分异格局,社会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脆弱性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且变化显著,资源环境子系统和政策子系统脆弱性则趋于碎片化且相对稳定;3西北地区人地系统脆弱性的空间差异度呈缓慢增大趋势,社会脆弱性差异度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下降,经济脆弱性与资源环境脆弱性差异度均表现出持续下降的态势,政策扶持性在地区间的差异较大且整体格局稳定;4在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资源开发促使经济发展、环境质量和人类福祉发生转变,最终影响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的稳定程度,而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发展、环境质量、资源开发和政策制定。本文以"脆弱性"的视角解构西北地区人地系统时空动态变化过程,为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方法参考和实践应用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404 / 41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1961—2014年中国干燥度指数的时空变化研究 [J].
王利平 ;
文明 ;
宋进喜 ;
窦馨逸 .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 (09) :1488-1498
[2]   基于VSD框架的半干旱地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演化与模拟 [J].
陈佳 ;
杨新军 ;
尹莎 ;
吴孔森 .
地理学报, 2016, 71 (07) :1172-1188
[3]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农户生计对生态退化的脆弱性评价——以石羊河中下游为例 [J].
赵雪雁 ;
刘春芳 ;
王学良 ;
薛冰 .
生态学报, 2016, 36 (13) :4141-4151
[4]   干旱环境胁迫下农户适应性研究——基于民勤绿洲地区农户调查数据 [J].
尹莎 ;
陈佳 ;
吴孔森 ;
杨新军 .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 (05) :644-654
[5]   大遗址区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影响机制——以汉长安城大遗址区为例 [J].
张立新 ;
杨新军 ;
陈佳 ;
王子侨 ;
张婧 ;
余洁 .
资源科学, 2015, 37 (09) :1848-1859
[6]   基于情景分析的西北农村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以榆中县中连川乡为例 [J].
杨新军 ;
张慧 ;
王子侨 .
地理科学, 2015, 35 (08) :952-959
[7]   湖泊流域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及调控研究——以滇池为例 [J].
余中元 ;
李波 ;
张新时 .
人文地理, 2015, 30 (02) :110-116
[8]   中国城市脆弱性的综合测度与空间分异特征 [J].
方创琳 ;
王岩 .
地理学报, 2015, 70 (02) :234-247
[9]   中国西北地区干旱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减灾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J].
张强 ;
姚玉璧 ;
李耀辉 ;
罗哲贤 ;
张存杰 ;
李栋梁 ;
王润元 ;
王劲松 ;
陈添宇 ;
肖国举 ;
张书余 ;
王式功 ;
郭铌 ;
白虎志 ;
谢金南 ;
杨兴国 ;
董安祥 ;
邓振镛 ;
柯晓新 ;
徐国昌 .
地球科学进展, 2015, 30 (02) :196-213
[10]   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自然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 [J].
赵东升 ;
吴绍洪 .
地理学报, 2013, 68 (05) :60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