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期刊
论文检测
AIGC检测
热点
更多
数据
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机制创新途径初探
被引:17
作者
:
刘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刘洋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欧名豪
机构
:
[1]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年
/ 01期
关键词
:
农村居民点;
土地整理;
机制创新;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F301.3 [地产经营];
学科分类号
: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现状中存在资金筹集难、宏观政策重视但微观动力不足、重前期开发轻后期管理等问题,应从产权激励机制、多元融资机制、收益分配机制和多方互动机制等方面寻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机制创新途径,以促进农村居民点整理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农村居民点整理目标的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5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D].孙钰霞.西南师范大学.2003, 03
[2]
经济发达区农村居民点整理驱动力与模式——以浙江省嵊州市为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谷晓坤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百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代兵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5)
:701
-708
[3]
整理居民点 建设新农村
[J].
欧名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新农村建设研究院
欧名豪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琼
;
张效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新农村建设研究院
张效军
.
江苏农村经济,
2007,
(04)
:25
-27
[4]
引导农民集中居住的探索与政策思考
[J].
韩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韩俊
;
秦中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秦中春
;
张云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张云华
;
王鹏翔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王鹏翔
.
中国土地,
2007,
(03)
:35
-38
[5]
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研究
[J].
林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林坚
;
李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李尧
.
中国土地科学,
2007,
(01)
:58
-65
[6]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战略思考——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
[J].
彭开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彭开丽
;
张安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张安录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
(01)
:24
-27
[7]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正峰
;
赵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
赵伟
.
经济地理,
2007,
(01)
:137
-140
[8]
自然限制性条件下天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估算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宋伟
;
张凤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张凤荣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姜广辉
;
孔祥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孔祥斌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曦炜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9)
:89
-93
[9]
钩,该怎么挂——对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的思考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宇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欧名豪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全景
.
中国土地,
2006,
(03)
:23
-24
[10]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与土地集约利用——江苏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现状及思考
[J].
宋均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宋均梅
;
陈利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陈利根
.
农村经济,
2006,
(03)
:26
-29
←
1
2
→
共 15 条
[1]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D].孙钰霞.西南师范大学.2003, 03
[2]
经济发达区农村居民点整理驱动力与模式——以浙江省嵊州市为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谷晓坤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百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代兵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5)
:701
-708
[3]
整理居民点 建设新农村
[J].
欧名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新农村建设研究院
欧名豪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琼
;
张效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新农村建设研究院
张效军
.
江苏农村经济,
2007,
(04)
:25
-27
[4]
引导农民集中居住的探索与政策思考
[J].
韩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韩俊
;
秦中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秦中春
;
张云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张云华
;
王鹏翔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王鹏翔
.
中国土地,
2007,
(03)
:35
-38
[5]
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研究
[J].
林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林坚
;
李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李尧
.
中国土地科学,
2007,
(01)
:58
-65
[6]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战略思考——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
[J].
彭开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彭开丽
;
张安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张安录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
(01)
:24
-27
[7]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正峰
;
赵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
赵伟
.
经济地理,
2007,
(01)
:137
-140
[8]
自然限制性条件下天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估算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宋伟
;
张凤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张凤荣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姜广辉
;
孔祥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孔祥斌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曦炜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9)
:89
-93
[9]
钩,该怎么挂——对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的思考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宇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欧名豪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全景
.
中国土地,
2006,
(03)
:23
-24
[10]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与土地集约利用——江苏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现状及思考
[J].
宋均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宋均梅
;
陈利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陈利根
.
农村经济,
2006,
(03)
:26
-29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