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逻辑、向度与机制

被引:31
作者
林克松
熊晴
机构
[1]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职业院校; 中小学; 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课程;
D O I
10.13615/j.cnki.1004-3985.2020.01.004
中图分类号
G718.5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G632.0 [教学研究与改革];
学科分类号
040108 ; 040102 ;
摘要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有需"与职业院校的"能为",以及双方合作实现的互惠共赢是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逻辑理路。职业院校以课程为中介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有两种向度,即介入作为学科课程和作为活动课程的劳动教育。按照课程开发主体与资源要素的流向,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主要有单向被动输送式、单向主动介入式和双向互动合作式三种样态。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劳动教育不能止于课堂.[N].王子墨;.光明日报.2015,
[2]   “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 [J].
班建武 .
教育研究, 2019, 40 (01) :21-26
[3]   从全人教育视角看普职融合课程的价值定位与实现路径 [J].
赵蒙成 .
教育与职业, 2018, (23) :89-94
[4]   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逻辑 [J].
徐长发 .
教育研究, 2018, 39 (11) :12-17
[5]   刍议STEAM视角的中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 [J].
卓晴君 .
创新人才教育, 2018, (03) :35-37+42
[6]   活动的回归与综合实践课程的重构 [J].
潘洪建 .
教育科学研究, 2017, (05) :54-59
[7]   “身体”视域中的中小学劳动教育价值与策略 [J].
杨晓峰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3, 12 (03) :49-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