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群体极化:风险、成因及其治理

被引:32
作者
秦程节
机构
[1]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网络群体极化; 网络舆情; 网络治理; 社会治理; 公共危机; 从众心理;
D O I
10.16582/j.cnki.dzzw.2017.04.005
中图分类号
C913.4 [文教、卫生];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网络群体极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网络舆情异化现象,具有明显的情绪化和非理性特征,容易导致网络空间的暴力倾向,触发网络舆情危机,引起网民虚拟社会道德失范和群体情感的狂暴,并最终可能诱发公共危机事件。研究表明,网络群体极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互联网的"技术风险特性"是潜在根源,转型时期社会矛盾郁积及"空间转移"是主要诱因,网络"道德泛化"是重要推动力量,网民"从众"与"集体无意识"是共同心理基础。防范和化解网络群体极化现象,需要结合互联网虚拟实在性的传播特点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其中加强网络话语权建设是化解问题的关键,提升现实社会治理水平是重要基础条件,创新网治模式、优化网络生态是基本保障,提升网民素养、培育公共理性是内在诉求。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论网络空间治理中的公众参与 [J].
李传军 .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8 (04) :373-377
[2]   网络化时代的感性象征与互联网价值的表达 [J].
宋辰婷 .
天津社会科学, 2016, (03) :78-81
[3]   空间分化、风险共振与“网络暴力”的生成——以转型中国的网络化为分析背景 [J].
姜方炳 .
浙江社会科学, 2015, (08) :52-59+157
[4]   网络公共事件中的“泛政治化”现象探微 [J].
许晓龙 .
电子政务, 2015, (07) :66-70
[5]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相关研究述评 [J].
吴诗贤 ;
张必兰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2 (03) :85-88
[6]   构建网络群体极化与约束机制 [J].
胡明辉 ;
蒋红艳 .
学术交流, 2015, (06) :209-213
[7]   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心理学动因及二维效应 [J].
王灵芝 .
宜春学院学报, 2015, 37 (05) :34-39
[8]   网络公共讨论中网络理性的缺失与构建 [J].
邹新 ;
贺祥林 .
理论月刊, 2015, (03) :174-178
[9]   网络负面道德环境及对危机传播的影响 [J].
任福兵 .
求实, 2014, (06) :35-39
[10]   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研究综述 [J].
刘青 .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13, (03) :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