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的苏州市可持续发展动态研究

被引:38
作者
张佳琦 [1 ,2 ,3 ]
段玉山 [2 ]
伍燕南 [3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地理教育教学研究基地
[2]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3]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苏州市; 可持续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以苏州市为例,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苏州市1990~2010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统计核算,并对苏州市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了定量研究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市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为6.4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7hm2,人均生态赤字高达6.21hm2,远远超出了目前的生态承载力,城市生态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通过动态分析,结果显示苏州市的生态足迹不断增大,但增长速度正在变缓,生态承载力稳中有降,万元GDP生态足迹也在下降,这表明苏州市的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提出了苏州市需尽快进行社会经济结构调整,控制人口增长,对耕地实行严格的保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等措施,以减少生态赤字,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77 / 18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西藏生态足迹与承载力动态分析 [J].
安宝晟 ;
程国栋 .
生态学报, 2014, 34 (04) :1002-1009
[2]   基于淡水资源账户和污染账户的生态足迹改进模型 [J].
段锦 ;
康慕谊 ;
江源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6) :953-963
[3]   中国的生态足迹与绿色发展 [J].
李琳 ;
陈波平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5) :63-65
[4]   基于能值理论的生态足迹改进模型及其应用 [J].
王国刚 ;
杨德刚 ;
张新焕 ;
唐宏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2, 29 (03) :352-358
[5]   京津冀及江浙沪经济圈生态足迹比较分析 [J].
成淑敏 ;
高阳 ;
黄姣 ;
杨卓翔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 (04) :433-441
[7]   关于生态足迹分析若干理论与方法论问题的思考 [J].
白钰 ;
曾辉 ;
魏建兵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3) :493-500
[8]   国际生态足迹研究态势的文献计量分析 [J].
王雪梅 ;
张志强 ;
熊永兰 .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08) :872-878
[9]   城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以广州为例 [J].
郭秀锐 ;
杨居荣 ;
毛显强 .
地理研究, 2003, (05) :654-662
[10]  
苏州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苏州市统计局,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