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教育如何落地:一种面向实践的素养生成机制解释框架

被引:4
作者
颜士刚 [1 ]
冯友梅 [2 ]
李艺 [2 ]
机构
[1]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素养教育; 核心素养; 生成机制; 解释框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20 [教学研究和改革];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素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在过去三十余年虽然取得了持续稳步的发展,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推进素养教育实践的关键在于找到素养生成的基本机制,但已有研究仅描述了素养生成的一般过程,并未触及其本质,致使实践中仍然缺少促其落地的适切"接口"。因此,有必要从素养教育的本质出发,探寻面向实践的素养生成机制解释框架,为"核心素养"概念下的素养教育走出实践困境指明道路。为此,面向实践的素养生成机制解释框架应该立足于素养教育培养主体人的本质目的,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抓住主体人具有的批判性思维和善两大典型特征,围绕素养教育注重培养主体人的抽象知识和抽象逻辑这一核心目标,通过认知与情感的统一实现主体人典型特征与素养教育核心培养目标之间的交互和联结。这一认识论层面的解释框架不仅能较好地观照到核心素养理念下教育目标的"三层结构"(即双基层、问题解决层和学科思维层)模型,而且为素养教育落地提供了一种可能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7+36 +3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恢复全面发展教育的权威——三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 [J].
王策三 .
当代教师教育, 2017, 10 (01) :6-28
[2]  
“核心素养”研究:新意及意义何在?——基于与“素质教育”比较的分析[J]. 陈佑清.课程.教材.教法. 2016(12)
[3]   谈“核心素养” [J].
李艺 ;
钟柏昌 .
教育研究, 2015, 36 (09) :17-23+63
[4]   论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实施途径 [J].
刘道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54 (03) :147-153
[5]   角逐批判性思维 [J].
董毓 .
人民教育, 2015, (09) :13-19
[7]   技术支持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模型研究 [J].
郭炯 ;
郭雨涵 .
电化教育研究, 2014, 35 (07) :41-47+65
[8]   批判性思维的前提性反思 [J].
欧阳康 .
高等教育研究, 2012, 33 (11) :71-75
[10]   素质教育的回溯、成就与思考 [J].
燕国材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8 (02) :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