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保护与摆脱贫困——兼评安格斯·迪顿的贫困理论

被引:6
作者
张超
罗必良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产权; 贫困; 安格斯·迪顿; 资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1 [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安格斯·迪顿认为,国家能力的缺失是穷国产生大量贫困和落魄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国家无法提供良好的产权保护导致了穷国的普遍性贫困。贫困其实更多地产生于个体缺乏利用自身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机会,这些机会涉及资源的使用权、转让权和收入权的缺失。中国的脱贫经验及印度、非洲的贫困案例很好地验证了产权保护对于脱贫的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2]   农户的行为能力与农地流转——基于广东农户问卷的实证分析 [J].
罗必良 ;
郑燕丽 .
学术研究, 2012, (07) :64-70
[3]   印度的土地审批制度及其相关问题 [J].
刘丽 .
国土资源情报, 2006, (11) :22-28
[4]   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下) [J].
李培育 .
管理世界, 1995, (06) :68-73
[5]  
中国减贫成功的世界意义[N]. 胡鞍钢.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