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7 条
融合CDS网络的银行间信用风险传染模型研究
被引:12
作者:
陈庭强
[1
,2
]
周文静
[1
]
童毛弟
[1
]
刘海飞
[3
]
机构:
[1]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南京工业大学大数据决策与社会绩效评估研究中心
[3] 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来源:
关键词:
信用违约互换;
信用风险传染;
抑制效应;
传染效应;
网络结构;
D O 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9.1033
中图分类号:
F830.2 [金融、银行体制];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0701 ;
070104 ;
摘要: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作为银行信用风险缓释的重要工具,也是信用风险传染的重要渠道。因此,考虑到CDS抑制效应与传染效应的双重作用,本文构建了一个含有CDS网络交互作用的银行间信用风险传染模型,并运用计算实验与仿真模拟分析了在不同网络结构下银行网络信用风险传染与CDS网络抑制率,以及CDS网络信用风险抑制效应与银行网络传染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信用风险传染下银行网络和CDS网络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银行网络的信用风险传染阈值与CDS网络抑制率呈单调递增的正相关系。而且,与同质网络结构相比,异质网络结构下的银行网络信用风险传染阈值相对较小。(2)CDS网络的信用风险抑制阈值与银行网络传染率呈单调递增正相关关系。而且,与同质网络结构相比,异质网络结构下CDS网络的信用风险抑制阈值明显较大。(3)银行网络最终破产规模与CDS抑制率呈单调递减的负相关关系。而且,异质网络结构下的银行破产规模要大于同质网络结构下的银行破产规模。(4)CDS网络破产规模与银行传染率呈单调递增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同质网络结构下的CDS网络破产规模大于异质网络结构下的CDS网络破产规模。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7
页数:14
相关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