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计算创造力及其教育应用研究可视化分析与展望

被引:2
作者
张毅 [1 ,2 ]
张倩苇 [1 ]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2]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关键词
创造力; 计算创造力; 人工智能; 计算思维;
D O I
10.13966/j.cnki.kfjyyj.2021.02.006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计算创造力是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前沿,有望成为促进教育变革的重要推动力。本文综述了创造力与计算创造力的定义,运用文献计量法和文献分析法对国际计算创造力领域研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计算创造力研究大体历经酝酿期、形成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计算创造力研究呈现出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互促进的发展逻辑;主要研究主题为系统设计与评估、基本概念与理论、创造力认知计算模型、创意构思计算方法四个关键聚类和计算思维一个与教育相关的特殊聚类;创造性思维与计算思维的结合、计算创造力系统的教育应用是研究热点。计算创造力与教育结合的未来研究方向是《计算创造力》课程研究、创造力支持系统研究和计算创造力促进教学变革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6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人工智能会获得创造力吗? [J].
李建会 ;
夏永红 .
国外社会科学, 2020, (05) :52-60
[2]   国外计算思维教育研究进展 [J].
刘敏娜 ;
张倩苇 .
开放教育研究, 2018, 24 (01) :41-53
[3]   教育人工智能(EAI)的内涵、关键技术与应用趋势——美国《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和《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报告解析 [J].
闫志明 ;
唐夏夏 ;
秦旋 ;
张飞 ;
段元美 .
远程教育杂志, 2017, 35 (01) :26-35
[4]   创造力支持系统的体系结构研究 [J].
梁志成 ;
于跃海 ;
仲伟俊 .
中国工程科学, 2010, 12 (01) :74-80
[5]   从群体支持系统到创造力支持系统 [J].
唐锡晋 ;
刘怡君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6, (05) :63-71
[6]   基于经验学习的创造力支持系统层次结构模型 [J].
冯勤超 ;
江孝感 ;
孙锦 .
中国工程科学, 2006, (04) :19-23
[7]   创新计算的研究进展 [J].
文贵华 ;
丁月华 ;
郑启伦 .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2003, 16 (02) :185-191
[8]   创新计算及其应用研究 [J].
文贵华 ;
郑启伦 ;
丁月华 .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1, (06) :654-656
[9]  
计算视角的创造力研究初探[A]. 樊阳程.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6
[10]  
Leaps and Bound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Field of Computational Creativity[J] . Tony Veale,Rafael Pérez y Pérez.New Generation Computing . 2020 (pr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