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格权保护的全面性和方法独特性——以《民法典》人格权编为分析对象

被引:24
作者
王利明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2]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民法典; 人格权; 全面性; 损害预防;
D O I
10.16823/j.cnki.10-1281/d.2020.04.001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我国《民法典》人格权编对人格权的一般规则和各项具体人格权作出了规定,全面确认了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各项人格权,并保持人格权益保护范围的开放性,同时,《民法典》人格权编还适应互联网、高科技发展的需要,增加了新型人格利益的保护规则,实现了人格权保护的全面性。与此相适应,人格权编保护人格权的方法也具有独特性,其一方面规定了多种人格权保护方式,有效协调了人格权编与侵权责任编的关系,实现了对人格权的全面保护。另一方面,人格权编有效协调了人格权保护与公共利益、舆论监督等价值之间的关系。此外,人格权编还注重事前预防与事后救济的结合,注重对侵害人格权行为的事先防范和事前预防,从而发挥损害预防功能,这也是人格权独立成编的重要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论人格权请求权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分离 [J].
王利明 .
中国法学, 2019, (01) :224-243
[2]   安宁利益的类型和权利化 [J].
方乐坤 .
法学评论, 2018, 36 (06) :67-81
[3]   美国法上临时禁令的适用及借鉴 [J].
毕潇潇 ;
房绍坤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8 (02) :86-95
[5]   大数据时代的隐私危机及其侵权法应对 [J].
徐明 .
中国法学, 2017, (01) :130-149
[6]   论声音权的独立及其民法保护 [J].
杨立新 ;
袁雪石 .
法商研究, 2005, (04) :103-109
[7]  
敬畏思想家[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陈乐民, 2013
[8]  
人格权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王泽鉴, 2012
[9]  
民事诉讼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江伟, 2008
[10]  
人格权法新论[M]. 吉林人民出版社 , 王利明 主编,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