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方法论研究的语用学转向(下)——法学方法论研究的语用模式及其新开展

被引:5
作者
张斌峰
陈绍松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语用学范式; 语用学转向; 交往理性; 法学方法论; 法律方法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 [法的理论(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随着哲学的语用学转向,哲学与法学的内在交融与互动,法哲学、法学方法论、法律语言学、法律逻辑的研究也随之发生了"语用学的转向",这种转向的标志就是法律语用学和"规范语用学"的诞生与日新月异的发展,进而为我们理解和诠释法律的本质、类型、功能、适用机理、适用效力及其行动之有效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分析方法、知识范式和建构模式,从而使法哲学、法学方法论(尤其是狭义的法律方法论)实现了——由事实世界向规范世界的转变,由主客二分到主体间性的行为互动,由面向单向度的工具理性转向实践理性,再由面向单一主体的实践理性转向多主体之间的沟通理性,由静态的逻辑分析转向动态的语境分析或情境构作,由困固于语形、语义分析转向以法律言语行为主体及其相关语境为出发点的语用建构和实践。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2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法律的缘由.[M].(意) 里佐; 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  
逻辑哲学论.[M].(英) 维特根斯坦 (Wittgenstein;L.) ;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  
法律论证原理.[M].(荷)伊芙琳·T.菲特丽丝(EvelineT.Feteris)著;张其山;焦宝乾;夏贞鹏译;.商务印书馆.2005,
[4]  
法理学.[M].(德)魏德士(BerndRuthers)著;丁晓春;吴越译;.法律出版社.2005,
[5]  
法理学.[M].葛洪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  
法律论证理论.[M].(德)罗伯特·阿列克西(RobertAlexy)著;舒国滢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7]  
论辩交际谬误.[M].(荷)埃默伦(Eemeren;F.H.Van);(荷)荷罗顿道斯特(Grootendorst;R.)著;施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8]   在规范与经验之间——法律解释语言的语用学指向研究 [J].
王晓 .
浙江学刊, 2005, (05) :146-148
[9]   解释论、语用学和法律事实的合理性标准 [J].
李力 ;
韩德明 .
法学研究, 2002, (05) :3-23
[10]   战后德国法哲学的发展路向 [J].
舒国滢 .
比较法研究, 1995, (04) :337-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