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时代我国的电子送达制度

被引:11
作者
李智
喻艳艳
机构
[1] 福州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电子送达; 域内送达; 域外送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1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随着网络及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送达凭借高效、便捷的特点越发受到青睐,在我国的域内送达和域外送达中均得到适用。但由于技术的无限性、不稳定性与法律的有限性、稳定性之间的对立,我国的电子送达制度存在着法律规制模糊不清,域内、域外送达交叉混乱等问题,对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下送达主体单一性理论造成冲击,域外电子送达制度的发展更是受到司法主权理论的阻碍。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应该转变理论认识、注重技术创新、构建相关制度来完善我国的域外电子送达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再考察:以“送达难”为中心 [J].
陈杭平 .
中国法学, 2014, (04) :200-216
[2]   科技与法律的价值整合 [J].
侯纯 .
科技与法律, 2004, (01) :14-18
[3]  
辽油法院首次采用电子邮件向国外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N].赵建峰;高淑华;.盘锦日报.2008,
[4]  
域外送达制度研究.[M].何其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  
古代法.[M].[英]梅因;H·S 著;沈景一 译.商务印书馆.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