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阻抗相角补偿的并联逆变器谐振抑制方法

被引:10
作者
黎立丰 [1 ]
郑天文 [1 ,2 ]
郭岩 [1 ]
陈来军 [1 ,2 ]
梅生伟 [1 ,2 ]
机构
[1]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电机系)
[2] 青海省清洁能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青海大学启迪新能源学院)
关键词
并联逆变器; 控制延时; 虚拟阻抗; 相角补偿; 谐振抑制;
D O I
10.13335/j.1000-3673.pst.2018.0393
中图分类号
TM464 [逆变器];
学科分类号
080801 ;
摘要
逆变器是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重要接口装置。虚拟阻抗控制是并联逆变器谐振抑制主要方法。针对控制延时导致虚拟阻抗策略失效的问题,首先建立了考虑控制延时的并联逆变器等效电路和传递函数模型。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控制延时对传统虚拟阻抗相角特性的影响,揭示了虚拟阻抗在高频段呈现负阻尼而导致谐振抑制策略失效的机理。提出了基于虚拟阻抗相角补偿的并联逆变器谐振抑制方法,通过恢复虚拟阻抗在谐振频率附近的正阻尼特性,实现了并联逆变器系统的谐振抑制。进一步,采用根轨迹方法得到了保障系统稳定性的虚拟阻抗取值范围。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分别对不同虚拟阻抗、电网电压暂降以及参考电流变化等多种工况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069 / 407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考虑数字控制延时影响的LCL型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稳定性分析 [J].
夏伟 ;
康劲松 .
电工技术学报, 2017, 32 (14) :205-216
[2]   交流微电网逆变器控制策略述评 [J].
曾正 ;
李辉 ;
冉立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6, 40 (09) :142-151
[3]   多逆变器并网耦合谐振机理及有源阻尼优化方法 [J].
匡慧敏 ;
罗安 ;
陈智勇 ;
陈燕东 ;
周乐明 ;
李鸣慎 .
电网技术, 2016, 40 (04) :1180-1189
[4]   LCL型逆变器的鲁棒延时补偿并网控制方法及其稳定性分析 [J].
杨苓 ;
罗安 ;
陈燕东 ;
周乐明 ;
怀坤山 .
电网技术, 2015, 39 (11) :3102-3108
[5]   考虑电网等效电感影响的LCL型逆变器谐振抑制方法 [J].
林永朋 ;
陶顺 ;
肖湘宁 .
现代电力, 2015, 32 (02) :56-63
[6]   LCL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电流内环控制方法 [J].
李泽斌 ;
罗安 ;
田园 ;
刘奇 ;
谢龙裕 ;
徐千鸣 .
电网技术, 2014, 38 (10) :2772-2778
[7]   LCL型并网逆变器的分裂电容无源阻尼控制 [J].
王海松 ;
王晗 ;
张建文 ;
蔡旭 .
电网技术, 2014, 38 (04) :895-902
[8]   弱电网接入下多光伏逆变器并联运行特性分析 [J].
严干贵 ;
常青云 ;
黄亚峰 ;
李龙 ;
于洋 .
电网技术, 2014, 38 (04) :933-940
[9]   多逆变器并网系统输出阻抗建模与谐波交互 [J].
许德志 ;
汪飞 ;
阮毅 ;
毛华龙 ;
张巍 ;
杨影 .
电机与控制学报, 2014, 18 (02) :1-7
[10]   提高LCL型并网逆变器鲁棒性的电容电流即时反馈有源阻尼方法 [J].
潘冬华 ;
阮新波 ;
王学华 ;
鲍陈磊 ;
李巍巍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 33 (18) :1-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