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理论基础、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基于云南两大贫困县的调研

被引:34
作者
许汉泽 [1 ]
李小云 [1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2] 中国农业大学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学院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理论基础; 实践困境; 协同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进入到"开发式扶贫"与"保护式扶贫"共同发挥作用的扶贫阶段之后,对于扶贫瞄准的要求越来越高,"精准扶贫"政策也随之提出。社会精细化理论、参与式发展理论以及社会互构论正是精准扶贫政策的理论基础。通过云南两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调研可以发现,在精准扶贫政策具体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精细化与碎片化、条块化的矛盾,制度性治理与运动式治理的矛盾,以及社会扶贫与经济开发之间的矛盾。因此,亟待在制度层面、思维模式以及具体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调整,使精准扶贫政策能够更加有效地实施与落实。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1+143 +14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柔性扶贫”理念的精准扶贫 [J].
朱启臻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4 (01) :126-129
[5]   精准扶贫的理论导向与实践逻辑——基于精细社会理论的视角 [J].
王宇 ;
李博 ;
左停 .
贵州社会科学, 2016, (05) :156-161
[7]   “社会精准治理”模式的现代性建构 [J].
张鸿雁 .
探索与争鸣, 2016, (01) :12-17
[8]   产业扶贫项目的运作机制与地方政府的角色 [J].
梁晨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 (05) :7-15
[10]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农村开发扶贫问题研究 [J].
王春光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5, (03)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