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地区河岸植被缓冲带对氮、磷的削减效果研究

被引:28
作者
阎丽凤 [1 ]
石险峰 [2 ]
于立忠 [1 ]
苗永刚 [1 ]
姚立平 [3 ]
李莉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清原森林生态实验站
[2] 清原满族自治县河道管理处
[3] 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
关键词
河岸缓冲带; 植被类型; 氮磷污染; 削减效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42 [环境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为充分了解河岸植被缓冲带对地表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本研究选取辽宁省沈阳市两条典型河流——浑河与蒲河为对象,研究其滨水不同河岸植被缓冲带对地表径流氮、磷污染物的削减效果。结果表明:在6种河岸植被带中,人工林草地对氮的削减效果最好,对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平均削减率分别为47%、36%和31%;人工林地对磷的削减效果较好,平均削减率为74%;而人工林地对氮以及人工草地对磷的削减效果较差。随长度增加,河岸植被缓冲带对地表径流污染物的削减效果基本呈增强趋势。以上研究结果说明不同河岸植被缓冲带对地表径流中氮、磷的削减各有优点。在对遭受污染的河流进行生态修复时,应考虑环境污染特点和地表特征,以充分发挥河岸植被缓冲带对污染物的削减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403 / 40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河滨缓冲带植物根系和根际微生物特征及其对农业面源污染物去除效果 [J].
尧水红 ;
刘艳青 ;
王庆海 ;
肖波 ;
宋佃丽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18 (02) :365-370
[2]   滨河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氮污染控制研究进展 [J].
赵同谦 ;
徐华山 ;
任玉芬 ;
曾繁富 ;
邰超 .
环境工程学报, 2008, (11) :1441-1446
[3]   湖滨带复合型人工湿地氮磷的去除效果 [J].
高海鹰 ;
刘佳 ;
徐进 .
生态环境, 2007, (04) :1160-1165
[4]   湖滨带的功能及其管理 [J].
颜昌宙 ;
金相灿 ;
赵景柱 ;
邓红兵 ;
许秋瑾 .
生态环境, 2005, (02) :294-298
[5]   农业生态系统中N素在土水界面的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J].
谢红梅 ;
朱波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 (04) :128-131
[6]   水体生态系统的生物修复研究 [J].
陈育如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3, (03) :172-174
[7]   河道沿岸芦苇带对氨氮的削减特性研究 [J].
王超 ;
王沛芳 ;
唐劲松 ;
杨敏 .
水科学进展, 2003, (03) :311-317
[8]   美国有关河岸保护带对磷输移影响的研究 [J].
刘世岩 ;
赵晓红 .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3, (02) :3-6
[9]   高产农田土壤硝态氮淋失与地下水污染动态研究 [J].
刘光栋 ;
吴文良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3, (01) :97-99
[10]   Predictions of stream nutrient and sediment yield changes following restoration of forested riparian buffers [J].
Parkyn, SM ;
Davies-Colley, RJ ;
Cooper, AB ;
Stroud, MJ .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05, 24 (05) :55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