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主体性:对“网红”奇观的审视与反思

被引:28
作者
张跣
机构
[1]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关键词
主体性; 网红; 媒体奇观; 数字化生存;
D O I
10.16034/j.cnki.10-1318/c.2016.06.001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各类网红文化及其衍生品,无孔不入地占据着网民们的时间和精力,为他们提供幻象、梦想、思维模式、价值参照,以及更重要的身份认同的原材料。网红不仅是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奇观,亦是媒体、商业与网民的一场文化"共谋"。它把技术与媒体、信息与娱乐、文化与经济、现实与梦想等集中在一起,全面表征着这个时代,表征着当代青年的数字化生存。作为一种完全被动的"屈从式消费",它使人们远离对生活的积极参与和创造,个体被淹没,个性被编码,创造力被消耗,青春梦想被低俗化。归根结底,这是主体性的失落。重建主体性,就必须正确处理技术和商业的关系,强化主体的批判精神。尤其是要高扬人文主义梦想,真正平衡科技创造的物质奇迹和人性内在精神需求之间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0,
[2]  
2.0版数字化学时代的生活设计.[M].[美]埃瑟·戴森 著;胡泳等 译.海南出版社.1998,
[3]   是拼颜值、拼个性还是拼内容?——网红现象透析 [J].
卢霜 ;
陈葭 .
新闻前哨, 2016, (06) :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