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期中国产业的成长方式和路径转型

被引:8
作者
南开大学产业经济课题组
段文斌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产业成长; 城市网络; 产业路径; 中心—外围; 全球经济失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轮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全球经济失衡,是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强制平衡,单纯从金融衍生品、金融监管、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等金融视角是难以全面揭示其深刻本质的。通过国际、国内两个"中心—外围"的分析范式分析,显示美国经济失衡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首要前提;中国经济下滑是自身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反映,而不利的外部冲击只是诱发性因素并加深了下滑走势。面对世界经济调整和全球化新走向的挑战,中国在短期刺激和稳定经济的同时转变产业成长方式,是利在长远但决策却在当下的关键问题。对于处在失衡一端的中国经济而言,是以出口还是以国内消费来消化由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是产业成长路径转型的关键所在。城镇化对于提升产业成长的内在动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作为需求侧扩大消费和供给侧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90+117 +11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关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 [J].
李克强 .
求是, 2010, (11) :3-15
[2]   经济转型与增长的持续性:来自中国的经验 [J].
段文斌 ;
张曦 .
社会科学研究, 2009, (01) :36-42
[3]   过度反应:中国经济“缩长”之解释 [J].
龚刚 ;
林毅夫 .
经济研究, 2007, (04) :53-66
[4]   技术进步的原因和性质——基于分工和报酬递增的研究 [J].
董林辉 ;
段文斌 .
南开经济研究, 2006, (06) :41-49
[5]   “未富先老”与劳动力短缺 [J].
蔡昉 ;
王美艳 .
开放导报, 2006, (01) :31-39
[6]   本土创新、能力发展和竞争优势——中国激光视盘播放机工业的发展及其对政府作用的政策含义 [J].
路风 ;
慕玲 .
管理世界, 2003, (12) :57-82+155
[7]  
增长和发展[M]. 商务印书馆 , (美) 费景汉, 2004
[8]  
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美)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AlfredD.Chandler,Jr)著, 1999
[9]  
中国制造业的模式之变. 李鸿谷. 三联生活周刊 .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