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与转换:积极心理健康及其当代理解

被引:25
作者
孟维杰
马甜语
机构
[1]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健康; 积极品质; 健康观;
D O I
10.16719/j.cnki.1671-6981.2012.01.041
中图分类号
B849 [应用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积极心理健康是积极心理学理论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积极心理学理论本身在心理健康领域的一种应用。积极心理健康以积极为核心观念,以人的积极品质为研究对象,注重人的个体差异的研究思路,引领和推动传统心理健康从事后矫正与治疗转向事先预防和人的积极品质培育,从而使心理健康的主题既符合时代潮流又具有深厚的思想底蕴。
引用
收藏
页码:243 / 24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 [J].
孟万金 ;
官群 .
中国特殊教育, 2009, (08) :71-77
[2]   积极心理健康的内涵解析 [J].
陈晓娟 ;
任俊 ;
马甜语 .
心理科学, 2009, 32 (02) :487-489
[3]   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J].
孟万金 .
教育研究, 2008, (05) :41-45
[4]   积极与消极情绪关系的理论及研究 [J].
刘宏艳 ;
胡治国 ;
彭聃龄 .
心理科学进展, 2008, (02) :295-301
[5]   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 [J].
崔丽娟 ;
张高产 .
心理科学, 2005, (02) :402-405
[6]   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J].
李金珍 ;
王文忠 ;
施建农 .
心理科学进展, 2003, (03) :321-327
[7]  
第三思潮[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美)戈布尔(Goble, 1987
[8]  
Response latencies of pleasure and displeasure ratings: Further evidence for mixed feelings[J] . Ulrich Schimmack.Cognition and Emotion . 200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