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读写的主体重构

被引:4
作者
孙海峰
机构
[1] 深圳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记忆; 界面; 对话; 超文本; 主体间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I206.7 [当代文学(1949年~)];
学科分类号
050106 ;
摘要
电脑网络作为神经的电子化延伸,改变了人类的感知、记忆与表达方式。实时互动的交流结构使当代阅读、写作和批评模式都发生深刻转变,作者与读者身份日益模糊以至颠倒。电子记忆、屏幕空间和网络通讯不仅作为技术中介,更作为精神交流的基本形态,以“远程在线”的方式重建着文学活动的主体间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理解媒介.[M].(加)赫伯特·马歇尔·麦克卢汉(HerbertMarshallMcluhan)著;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
[2]  
存在与时间.[M].(德)海德格尔(MartinHeidergger)著;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1999,
[3]  
材料与记忆.[M].(法)昂利·柏格森(H.Bergson)著;肖聿译;.华夏出版社.1999,
[4]  
纯粹现象学通论.[M].[德]胡塞尔(Husserl;Edmund) 著;[荷]舒曼 编;李幼蒸 译.商务印书馆.1992,
[5]  
文艺对话集.[M].(古希腊)柏拉图著;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6]  
时间与自由意志.[M].(法)柏格森著;吴士栋译;.商务印书馆.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