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非法证据排除的规范解释与实务观察

被引:16
作者
周翠
机构
[1]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关键词
非法证据排除; 证据禁止; 证据收集; 证据评价;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20.03.011
中图分类号
D925.1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最高人民法院通过《民诉法司法解释》第106条和第104条对民事证据的合法性作出全新诠释,其分为证据收集合法和证据评价合法两个层面,前者并非后者的必要条件。依照《民诉法司法解释》第106条的规范意旨,仅当取证方式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并严重侵害人格权或基本诉讼权利时,法官才得将证据资料排除在证据评价的范围之外。作为概括条款,该规范在"严重侵害"的判断上赋予法官权衡权限。为此,法官应当根据取证违反的不同位阶的法律规范的保护目的和所侵犯的权利的价值区别情况采取不同的审查基准和密度,并尤其应当考量如下因素:被侵权人是否同意、取证出于故意、非善意还是偶然所得、举证人是否存在证明困难、是否处于正当防卫或紧急状态、是否存在更缓和的取证手段、利用证据手段是否会给被侵害人造成持续或再次侵犯等。
引用
收藏
页码:223 / 243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非法拘禁型供述排除规则研究 [J].
董坤 .
中国法学, 2019, (05) :213-230
[3]   论宪法上的一般人格权及其对民法的影响 [J].
王锴 .
中国法学, 2017, (03) :102-121
[4]   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研究——以民事裁判文书为中心 [J].
张钟祺 .
东南学术, 2017, (02) :196-199
[5]   《合同法》第52条第5项评注 [J].
朱庆育 .
法学家, 2016, (03) :153-174+180
[6]   信息社会背景下的信息自决权 [J].
弗里德里希肖赫 ;
查云飞 ;
阮爽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8 (06) :46-56
[7]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重点问题解析 [J].
杜万华 .
法律适用, 2015, (04) :2-12
[8]   民事判决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J].
李浩 .
现代法学, 2012, 34 (02) :115-123
[9]   德美证据排除规则之放射效力研究 [J].
刘磊 .
环球法律评论, 2011, 33 (04) :96-107
[10]   对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思考 [J].
杨正胜 .
人民司法, 2010, (23) :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