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与世俗的通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悖论性抉择

被引:7
作者
吕俊彪
机构
[1]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神圣性与世俗性; 发展悖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同时蕴含着神圣性与世俗性的人类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圣性源于其作为一种体现社会共同意识的象征物,具有不可侵犯和亵渎的"天然属性"。然而活态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又必须在世俗生活中寻找现实的社会基础,以获得传承与发展的无限生机。如此,神圣与世俗的通约,也就成为全球化背景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一项艰难的悖论性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民族文化的资本化运用 [J].
马翀炜 .
民族研究 , 2001, (01) :18-28+106
[2]   民族文化资本化论题的实质与意义 [J].
陈庆德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2) :25-34+94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去主体化倾向及原因探析 [J].
吕俊彪 .
民族艺术, 2009, (02) :6-11
[4]   作为公共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J].
高丙中 .
文艺研究, 2008, (02) :77-83
[5]  
文化经济学[M].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陈庆德, 2007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王文章, 2006
[7]  
全球化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M].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邹广文, 2006
[8]  
民族文化资本化[M]. - 人民出版社 , 马翀炜, 2004
[9]  
让文化成为资本[M]. - 民族出版社 , 李富强著, 2004
[10]  
文化与实践理性[M].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Sahlins)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