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政策的理论依据及实现条件——国际经验与本土思考

被引:99
作者
孟照海
机构
[1]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贫困; 教育扶贫; 人力资本; 结构性改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5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教育扶贫旨在通过提高贫困群体的人力资本水平,降低他们所遭受的相对剥夺程度。基于对致贫原因的不同认识,教育扶贫政策形成了个体主义、结构主义和关系主义三种政策取向。实现教育扶贫,需要从人力资本的投入、生产和应用以及社会关系的重建等方面,提高贫困群体的求学意愿、教育质量和就业质量,增强主流社会对于贫困群体的承认。在扶贫开发的攻坚期,不能单纯地将贫困的原因归结为个体的能力缺陷或文化基因,而须转变扶贫开发和教育扶贫模式。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必须认识到贫困的社会建构性,关注学校教育结构的变革,通过教育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为"寒门出贵子"创造有利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后均衡化时代的教育正义:从关注“分配”到关注“承认” [J].
冯建军 .
教育研究, 2016, 37 (04) :41-47
[2]   贫困家庭的孩子为什么不读书:风险、人力资本代际传递和贫困陷阱 [J].
邹薇 ;
郑浩 .
经济学动态, 2014, (06) :16-31
[3]   农村教育“内卷化”的两种形态及破解路径 [J].
张天雪 ;
黄丹 .
教育发展研究, 2014, (11) :30-35
[4]   农村籍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与收益分析——基于山西省怀仁县海北头乡的调查研究 [J].
李桂荣 ;
谷晓霞 .
教育研究, 2012, 33 (07) :15-21+42
[5]   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研究 [J].
马莉萍 ;
岳昌君 .
教育发展研究, 2011, 31 (03) :1-7
[6]   新读书无用论的根源及其消除 [J].
郝文武 .
中国教育学刊, 2009, (09) :34-36
[7]   超越贤能主义 [J].
刘云杉 .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9, (02) :13-19
[9]  
CONCEPTUALIZING STIGMA[J] . Bruce G. Link,Jo C. Phelan.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 2001
[10]  
Urban Poverty and Educational Outcomes[J] . Jens Ludwig,Helen F. Ladd,Greg J. Duncan.Brookings-Wharton Papers on Urban Affairs . 2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