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5 条
明清时期汾河流域水旱灾害的时空分布
被引:5
|作者:
张婧
赵海莉
机构:
[1] 不详
[2]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3]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汾河流域;
明清时期;
水旱灾害;
时空分布;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18.376
中图分类号:
P426.616-09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明清时期汾河流域水旱灾害资料的统计和整理,运用累积距平、滑动平均和小波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明清时期汾河流域水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明清时期汾河流域发生水灾116次,平均4.12年发生一次;旱灾87次,平均5.86年发生一次。水旱灾害年际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阶段性特征明显。其中1641-1662和1830-1911年为快速上升阶段,1662-1746年和1767-1830年呈现波动变化。(2)明清时期汾河流域的水旱灾害呈现显著季节性特征,水灾集中在夏秋季,其中夏季发生频率为53.3%,秋季发生频率为46.5%;旱灾发生持续时间比较长,其中单季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为52%,集中发生在春季;其次双季连旱发生频率为36%,主要集中于春夏连旱;三季和四季连旱也有发生。(3)水旱灾害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特征,主要集中分布于太原、晋中、吕梁三市及其所辖的县(市);以整个流域来看,集中于汾河流域的中下游,其中汾河流域中游的文峪河、磁窑河和潇河支流为水旱灾害发生集中的地区(市)。(4)明清时期汾河流域水旱灾害,以一般性灾害为主。在1468年之后,水旱灾害分别存在50年、70年、150年、300年一个周期。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30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