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网络对澜沧江流域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分析

被引:41
作者
刘世梁
崔保山
杨志峰
董世魁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道路; 土地利用; 道路影响域; 澜沧江;
D O I
10.13671/j.hjkxxb.2006.01.027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道路网络的存在和扩展影响着周边土地利用的格局,辨析其驱动效应对道路及生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澜沧江流域典型山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区域,以景洪市为案例区,通过解译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研究了案例区所在的县域和道路影响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80~2000年间,道路两侧不同缓冲区的林地、灌丛有所减少,而建设用地和旱地面积的增加超过了10%;以2000年为例,土地利用格局的Shannon多样性、Simpson均匀度和斑块密度指数随道路缓冲距离增加而降低.100m缓冲距离情况下,3个指数为2.04,0.83和5845个·km-2,而1000m分别为1.92,0.81和599个·km-2,人工干扰指数也从46.6%下降到34.4%,而且格局指数和人工干扰指数都是2000年大于1980年.景观格局和人工干扰的时空分析表明,道路网络对区域土地利用的驱动作用随着距离道路的远近和时间有明显的变化.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表明,灌丛、林地、旱地受到建设用地转移驱动最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62 / 16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道路对景观的影响及其生态风险评价——以澜沧江流域为例 [J].
刘世梁 ;
杨志峰 ;
崔保山 ;
甘淑 .
生态学杂志, 2005, (08) :897-901
[2]   道路生态学研究进展 [J].
宗跃光 ;
周尚意 ;
彭萍 ;
刘超 ;
郭瑞华 ;
陈红春 .
生态学报, 2003, (11) :2396-2405
[3]   青藏公路铁路沿线生态系统特征及道路修建对其影响 [J].
陈辉 ;
李双成 ;
郑度 .
山地学报, 2003, (05) :559-567
[4]   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环境的影响与景观系统分析方法 [J].
彭鸿 ;
侯琳 ;
杨康宁 .
中国水土保持, 2003, (05) :19-20
[5]   道路生态研究进展 [J].
李月辉 ;
胡远满 ;
李秀珍 ;
肖笃宁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3) :447-452
[6]   试论公路建设与生态孤岛效应 [J].
张红兵 .
福建环境, 2002, (03) :41-42
[7]   青藏公路对区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影响——以格尔木至唐古拉山段为例 [J].
张镱锂 ;
刘林山 ;
摆万奇 ;
郑 度 ;
李双成 ;
阎建忠 .
地理学报, 2002, (03) :253-266
[8]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的图形信息特征分析 [J].
刘湘南 ;
许红梅 ;
黄方 .
地理科学, 2002, (01) :79-84
[9]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J].
史培军 ;
陈晋 ;
潘耀忠 .
地理学报, 2000, (02) :151-160
[10]   辽河三角洲的自然资源与区域开发 [J].
肖笃宁 .
自然资源学报, 1994, (01) :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