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员工持股制度研究

被引:135
作者
黄群慧
余菁
王欣
邵婧婷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员工持股制度; 国有企业改革; 混合所有制;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4.07.002
中图分类号
F272.92 [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在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时期,员工持股制度再次走到改革的前沿。本文试图回答以下问题:从理论层面,如何认识中国的员工持股制度,该制度实践的理论基础何在?从实践层面。之前中国曾经实行的员工持股遇到怎样的问题?从操作层面,未来国有企业改革中员工持股制度具有怎样的适用性.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围绕这些问题,本文研究结论如下:一是员工持股制度,有"双因素"理论、合作经济与民主自治理论、现代劳动产权理论等作支撑。更与蒋一苇先生提出的"经济民主论"和"职工主体论"的经济管理思想相通.本文提出其本质是一种兼具"激励与治理双效应"的制度安排,这为混合所有制背景下推进员工持股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是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员工持股实践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政策思路。出现了数次反复.在理念和执行两个层面都存在问题,员工持股制度的应有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与释放。三是新时期推进中国员工持股,应结合国情,加快相关制度体系建设工作,按照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人力资本性质等因素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其中,采用混合所有制的一般商业性国有企业比其他类型的国有企业更适宜推行员工持股制度;同一类型企业中.员工的人力资本对企业竞争力影响越显著的国有企业,越适宜推行员工持股制度。成功实行员工持股制度,应坚持激励相容、增量分享和长期导向三项基本原则。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员工持股的意义 [J].
尹中立 .
中国金融, 2014, (01) :95-96
[2]   新时期的新思路: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与治理 [J].
黄群慧 ;
余菁 .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11) :5-17
[3]   激励、福利还是奖励:薪酬管制背景下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定位困境——基于泸州老窖的案例分析 [J].
辛宇 ;
吕长江 .
会计研究, 2012, (06) :67-75+93
[4]   民主公司、劳动产权与所有制——大卫·艾勒曼产权理论及评析 [J].
吴宇晖 ;
张嘉昕 .
学习与探索, 2009, (04) :161-164
[5]   西方员工持股理论综述 [J].
杨欢亮 .
经济学动态, 2003, (07) :65-68
[6]   解析内部职工持股计划制度设计 [J].
王晋斌 .
经济研究, 2001, (07) :53-59
[7]   深圳市内部员工持股制度试点聚焦 [J].
深劳 .
创业者, 1998, (07) :12-13
[8]   职工主体论 [J].
蒋一苇 .
中国劳动科学, 1991, (09) :3-8
[9]   经济民主论 [J].
蒋一苇 .
中国社会科学, 1989, (01) :9-22
[10]   苏联的企业自治问题 [J].
董晓阳 .
苏联东欧问题, 1988, (02) :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