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侵权责任法的学理分析——侵权行为之债立法模式的借鉴与变革

被引:46
作者
魏振瀛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侵权行为; 债; 债务; 责任; 请求权;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09.01.004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罗马法上的债最初起源于犯罪,原始的誓约是债的起源的最典型的形式;罗马法上的债具有强制性和财产性。民法法系国家的侵权行为属于债的范畴,债具有财产性,债法为财产法。传统民法不严格区分债务与责任,根据现代法理学特别是我国法理学的发展,应将义务(债务)、责任与法裁区分开。德国民法上的请求权理论有科学性,也有局限性。我国应当借鉴和变革侵权行为之债的立法模式,借鉴和变革德国民法上的请求权理论,改变损害赔偿(恢复原状)过于宽泛的内涵,在《民法通则》规定的多种侵权责任形式的基础上,制定侵权责任法,为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奠定基础。民法典应以权利为本位,以法律关系为核心,构建科学的民事责任观念与民事责任法体系,构建更加科学的债的观念与债法体系。本文提出了"侵权责任法纲要与部分条文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7+158 +158
页数:48
相关论文
共 73 条
[1]   侵权立法若干问题思考 [J].
郭明瑞 .
中国法学, 2008, (04) :16-33
[2]   权利概念的历史 [J].
方新军 .
法学研究, 2007, (04) :69-95
[4]   论支配权概念——以德国民法学为背景 [J].
金可可 .
中国法学, 2006, (02) :68-84
[5]   论温德沙伊德的请求权概念 [J].
金可可 .
比较法研究, 2005, (03) :112-121
[6]   债权物权区分说的构成要素 [J].
金可可 .
法学研究, 2005, (01) :20-31
[7]   鲁道夫·索姆论债权与物权的区分 [J].
金可可 .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5, (01) :87-92
[8]   侵权行为法的一般条款 [J].
张新宝 .
法学研究, 2001, (04) :42-54
[9]   论当代中国法律责任的目的、功能与归责的基本原则 [J].
张骐 .
中外法学, 1999, (06) :28-34
[10]   论债与责任的融合与分离——兼论民法典体系之革新 [J].
魏振瀛 .
中国法学, 1998, (01) :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