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公共领域建构的理想与现实之思

被引:4
作者
王子文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公共领域,网络公共领域; 理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网络公共论坛的发展,给公共领域的重建提供了契机。很多学者认为网络虚拟空间可以代替现实的公共领域,走向公共领域的重建。但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并不能自觉地满足公共领域的重建条件。不管是人性"本我"的非理性狂欢,还是政治参与的同情与伪善,都对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提出了挑战。因此,建构网络公共领域,需要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国家公权与私权的分离;完善民主政治参与的制度化与程序化路径,约束网民的非理性狂热;加强网络素养与道德规范教育,提高上网的文明程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秩序的正统性问题——再论法治与民主的关系 [J].
季卫东 .
浙江学刊, 2002, (05) :57-67
[2]   走向综合性程序价值理论——贝勒斯程序正义理论述评 [J].
陈瑞华 .
中国社会科学, 1999, (06) :120-131
[3]   市民社会的法理学透视——中国法治之路的另一种思考 [J].
刘武俊 .
中外法学, 1995, (06) :30-34
[4]  
极权主义的起源[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美) 阿伦特, 2008
[5]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 学林出版社 , (德)哈贝马斯(JuergenHabermas)著, 1999
[6]  
公民文化[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美)阿尔蒙德(Almond,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