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耕地面积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3
作者
郑振源
机构
[1]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关键词
耕地面积; 建国以来; 粮食产量; 农产品产量; 年增长率; 总产值; 经济发展状况; 耕地生产率; 耕地数量;
D O I
10.16202/j.cnki.tnrs.1991.01.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近年来,在人地关系上有一种观点甚为流行。它认为:“我国的人口困境实质是粮食危机,而粮食危机是耕地危机的直接反映”;“耕地面积是中国粮食问题的首要障碍”;因为我国人均耕地只有2亩,1984年粮食亩产“已接近现实条件下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最大值”,而“人口还在不断增长,耕地又在不断下降,人地关系将进一步恶化”;到2015年,至迟2030年,“就要达到和接近土地资源的理论承载极限”;“此后只有大规模地输入农产品或者大规模地输出人口。除此很难有其他选择”;因此,“粮价上升的总趋势不可改变”,并将导致“已经高水平的结构性通货膨胀”,还会引发“生态危机”,“威胁整个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种观点概括成一句话,即“耕地面积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制约因素”。事实究竟如何呢?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The Global 2000Report to the President. G.O.Barney. . 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