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经济学50年:现实变革、议题设定与理论创新

被引:8
作者
王正毅
机构
[1]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国际政治经济学; 世界政治经济变革; 国际关系理论; 霸权衰退; 全球金融危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论)]; D80 [外交、国际关系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2 ; 030206 ; 030208 ; 1407 ;
摘要
国际政治经济学(IPE)的兴起和发展,既与国际关系的现实变革相关联,也与国际关系理论论争相联系,同时更与IPE三代学者的理论创新密不可分。20世纪70、80年代,围绕美国霸权衰退和世界政治经济变革,国际关系学界出现了三次大的理论论战。"第一代"IPE学者或关注在国际经济中国家之间的合作(相互依赖论),或关注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的稳定以及权力分配(霸权稳定论),或关注国际体系中的不平等(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或关注国际组织的作用(国际机制论)。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结束和苏联的解体,尽管出现了理性主义和建构主义的论战,但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经济的稳定还是促使"第二代"IPE学者们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国内政治,他们试图借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并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将比较政治经济和国际政治经济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之中,借此构建"开放经济政治学"(OEP),从而使国际政治经济学更加"科学化"。然而,2008年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仅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全球化产生了重大冲击,而且还对主导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开放经济政治学"提出了理论挑战。正是在对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和世界政治经济变革的反思中,新一代IPE学者出现了分化趋势,这一趋势既涉及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的选择,也关乎研究议题的设定,同时还触及到了学术共同体的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74
页数:34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全球化与国际政治经济学:超越“范式”之争? [J].
王正毅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 (10) :4-21+156
[3]   超越“吉尔平式”的国际政治经济学——1990年代以来IPE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J].
王正毅 .
国际政治研究, 2006, (02) :22-39
[4]   国际政治经济学:历史、理论与方法 [J].
王正毅 .
欧洲, 2002, (01) :27-37+110
[5]  
国家与市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苏珊·斯特兰奇, 2019
[6]  
国际政治经济学[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 科恩 (Cohen, 2010
[7]  
国际政治经济学通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王正毅, 2010
[8]  
世界政治理论的探索与争鸣[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彼得·卡赞斯坦(PeterJ.Katzenstein), 2006
[9]  
国际政治经济学[M]. 商务印书馆 , 王正毅, 2003
[10]  
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M]. 世界知识出版社 , (美)罗伯特·杰维斯(RobertJervis)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