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8 条
过去25年旅游村落社会空间的微尺度重构——河北野三坡苟各庄村案例实证
被引:51
作者:
席建超
[1
]
王新歌
[1
,2
]
孔钦钦
[1
,2
]
王首琨
[1
,2
]
葛全胜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来源:
关键词:
旅游地;
乡村聚落;
社会空间重构;
苟各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83304 ;
摘要:
社会空间重构是乡村转型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采取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以苟各庄村为例,研究旅游乡村聚落的社会空间重构过程。研究发现:经过25年的发展,苟各庄村在旅游驱动下发生了剧烈的社会重构和"空间极化",逐渐从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传统"乡土社会"聚落演变成为一个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旅游服务型社区。具体表现为:村落社会物质空间中,家庭私人空间逐渐减少,服务与旅游业的半私人和半公共空间和公共空间增加;在居住模式上,传统封闭式山地四合院逐步消失,演变为开敞式多层楼房;在人口结构上,大量外来者,包括旅游者、外来务工者和投资者的涌入改变了乡村社会关系结构,并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极化"特征;人均收入差距加大,促进了村落社会阶层的形成与分化。其中,旅游业快速发展和外来人口大幅度增加是其主要外部动力,而村落"微区位因素影响",如住宅与内部道路交通、景观环境(河流与噪声)等,则通过累积被不断"强化"和"固化",成为加速村落社会"空间极化"的核心动力。与社会空间重构相适应,建设新型社区组织管理服务模式,规范产业发展组织方式,重塑社区文化,对于保持旅游村落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1928 / 1941
页数:14
相关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