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负荷中心实现低碳发展的送电模式

被引:7
作者
田鑫 [1 ]
孙彦龙 [2 ]
牛新生 [1 ]
朱秀波 [3 ]
赵光锋 [3 ]
机构
[1] 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2]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电机系)
[3] 山东省电力公司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低碳电力; 风火互济; 送电模式; 风电消纳空间;
D O I
10.13335/j.1000-3673.pst.2015.03.012
中图分类号
TM614 [风能发电];
学科分类号
0807 ;
摘要
以能源基地向负荷中心送电模式为问题核心,建立了送受两端系统的联合优化运行模型,将碳排放以经济成本的形式计入系统总运行成本,并以此为目标优化安排送受端系统机组及联络线的运行。结合锡盟送电至山东的规划参数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合理安排送电模式,可充分利用受端系统的风电消纳空间,协助送端风电的消纳,在降低系统运行成本的同时有效促进电力系统的低碳化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663 / 66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含碳捕集电厂的低碳电源规划模型 [J].
季震 ;
陈启鑫 ;
张宁 ;
李晖 ;
黄俊辉 ;
康重庆 .
电网技术, 2013, 37 (10) :2689-2696
[2]   低碳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优化研究综述 [J].
娄素华 ;
卢斯煜 ;
吴耀武 ;
尹项根 .
电网技术, 2013, 37 (06) :1483-1490
[3]   特高压交流通道风火联合送电问题研究 [J].
张强 ;
冯艳虹 ;
王绍德 .
中国电力, 2012, 45 (06) :1-4
[4]   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析理论初探 [J].
周天睿 ;
康重庆 ;
徐乾耀 ;
陈启鑫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 36 (07) :38-43+85
[5]   含风电场的双层电源规划 [J].
张节潭 ;
苗淼 ;
范宏 ;
程浩忠 ;
张洪平 ;
姚良忠 ;
Bazargan Masoud .
电网技术, 2011, 35 (11) :43-49
[6]   特高压直流输送风电的经济性分析 [J].
黄怡 ;
王智冬 ;
刘建琴 ;
张琳 ;
李隽 .
电力建设, 2011, 32 (05) :100-103
[7]   甘肃酒泉大规模风电参与电力市场模式及其消纳方案 [J].
徐玮 ;
杨玉林 ;
李政光 ;
胡殿刚 ;
夏天 ;
康重庆 .
电网技术, 2010, 34 (06) :71-77
[8]   中国风电开发消纳及输送相关重大问题研究 [J].
白建华 ;
辛颂旭 ;
贾德香 ;
程路 .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0, 26 (01) :14-17
[9]   大规模风电场接入对电力系统调峰的影响 [J].
张宁 ;
周天睿 ;
段长刚 ;
唐晓军 ;
黄建军 ;
卢湛 ;
康重庆 .
电网技术, 2010, 34 (01) :152-158
[10]  
风力发电[M]. 中国电力出版社 , 王承煦,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