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7 条
土地要素精准扶贫路径:补个体还是补集体?——基于江西省横峰县的扎根理论研究
被引:9
作者:
夏方舟
杨雨濛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
关键词:
贫困治理;
土地要素精准扶贫;
帮扶对象;
路径择优;
扎根理论;
D O I:
10.16149/j.cnki.23-1523.20210609.003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083306 ;
0903 ;
摘要:
实施土地要素精准扶贫,可以选择帮扶对象为"个体"的直接路径,也可以选择帮扶对象为"集体"而惠及到"个体"的间接路径,究竟选择何种帮扶对象能够实现更好的扶贫效果?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江西省横峰县贫困户与扶贫干部,利用扎根理论比较不同帮扶对象的扶贫效果,识别差异化扶贫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以集体为帮扶对象的间接路径扶贫效果可能优于直接路径。其原因在于,以"集体"作为帮扶对象时,不仅拓荒成本的承担主体更为多元,而且可以发挥村集体的中介桥梁作用,还能更好地提升土地要素价值。而以"个体"作为帮扶对象时,拓荒成本负担较重,要素价值提升空间相对狭隘,贫困户的安土重迁、惯性延后等主观心理也会进一步弱化扶贫效果。因此,最优帮扶对象的路径选择可能为土地要素流向村集体,在村集体的帮扶引导以及企业的后续拓荒下发展多元产业,并吸引外部资本、技术、信息等资源,同时贫困户作为劳动力积极参与产业用地扶贫。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8+172
+172-173
页数:15
相关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