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圣经”到“材料”——论教师教材观的转变

被引:64
作者
郭晓明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
关键词
教师; 教材观; 圣经; 材料; 怀疑精神;
D O I
10.13445/j.cnki.t.e.r.2001.06.004
中图分类号
G645.1 [];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圣经式”教材观是教育的社会控制职能和制度化教育强化的结果 ,也是中国教育和社会发展水平有限的反映 ,它不仅限制了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和创造性 ,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创造意识 ,而且割裂了课程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材料式”教材观的兴起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有助于释放教法在教学中的张力 ,改善教师的职业生活和学生的学习生活 ,提高教学质量。中国还缺少从整体上拒绝“圣经式”教材观的能力 ,但“材料式”教材观也有其发展的一定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国外关于教科书功能论争的述评 [J].
曾天山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02) :57-62
[2]  
后现代课程观[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美)小威廉姆E.多尔(WilliamE.Doll, 2000
[3]  
学校教育原理[M]. 湖南教育出版社 , 陈桂生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