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压实黄土非饱和增湿变形过程及其微观机制
被引:11
|作者:
邵显显
[1
]
张虎元
[1
,2
]
何东进
[1
]
苏振妍
[1
]
张国超
[1
]
机构:
[1]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2] 兰州大学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压实黄土;
非饱和;
增湿变形;
临界孔隙比;
微观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444 [黄土与地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研究黄土的非饱和增湿变形特性,对不同压实度的黄土分别进行分级浸水的增湿变形试验,对其从非饱和状态增湿至饱和过程中的变形特性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了压实黄土增湿变形的临界孔隙比。通过扫描电镜试验(SEM)和压汞试验(MIP),分析了压实黄土的增湿变形特性与其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竖向应力条件下,当压实黄土的初始孔隙比大于临界孔隙比时,孔隙比将随饱和度增大呈指数函数递减,并趋向于临界孔隙比;当压实黄土的初始孔隙比小于临界孔隙比时,孔隙比随饱和度增大不变。压实度为70%时,黄土内部具有大量大于颗粒尺寸的大孔隙,增湿变形较强;压实度达到90%时,黄土内部孔隙尺寸远小于大部分颗粒尺寸,增湿变形很弱。在水力耦合作用下,压实度为70%的黄土的孔隙结构变化很大,颗粒边角相互摩擦变圆,颗粒排列定向性明显加强;而压实度为90%的黄土的孔隙结构变化较小,集粒内部弱胶结作用的破坏使颗粒更趋于棱角状,颗粒排列定向性无明显变化。研究结果为明确黄土的增湿变形机制提供了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7+92
+92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