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制及其可能性——基于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一书的解读

被引:5
作者
樊杰 [1 ]
钟紫媚 [2 ]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 贺州学院
关键词
节制; 可能性; 色诺芬; 《回忆苏格拉底》;
D O I
10.19503/j.cnki.1671-6124.2017.06.005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回忆苏格拉底》一书表明,节制即明智选择的能力,也就是选择"好的事物"的能力,它的主要困难在于个体的骄傲以及贪图逸乐的欲望,尤其是对绝对自由的妄念。但由于万事万物之中有着神圣美好的秩序——逻各斯,人会被"逻各斯"吸引,学会谦卑,主动选择认识它并遵循它,从而使得节制得以可能。节制可以通过追求智慧、结交有节制的朋友、经常锻炼、过简朴生活等方式达成。节制对人格发展和公民教化都极为关键,我们需要重提其意义,并倡导基于"天道"的节制教育。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节制内涵的演变及其德性特征——从古希腊的荷马至阿提卡演说家时期 [J].
晏玉荣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1 (04) :20-26
[2]   延迟满足——少年儿童的必修课 [J].
翁乾明 .
福建教育, 2015, (17) :30-32
[3]   逻各斯与努斯:西方科学文化的两个原点 [J].
郝苑 ;
孟建伟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2, 26 (02) :124-131
[4]   论儒家自然哲学的天道时序观及其生态意义——以《易传》为中心 [J].
乔清举 .
周易研究, 2011, (05) :48-56
[5]   节制的根源——中国传统哲学的视角 [J].
贡华南 .
社会科学, 2010, (08) :90-96+190
[7]   “逻各斯”哲学概念之学术考察 [J].
杨曦 .
求索, 2009, (11) :114-116
[8]   儿童4岁时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对其9岁时学校社会交往能力预期的追踪 [J].
杨丽珠 ;
王江洋 .
心理学报, 2007, (04) :668-678
[9]   释解天道——老子、孔子前的天道思想 [J].
成兆文 .
甘肃理论学刊, 2006, (03) :73-79
[10]   杨朱一派与居勒尼派伦理思想之比较 [J].
魏静 .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2, (03) :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