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会的概念演进、内涵构建与制度框架创新

被引:33
作者
贾开
张会平
汤志伟
机构
[1] 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智慧社会; 知识生产; 制度创新; 全球治理;
D O I
10.16582/j.cnki.dzzw.2019.04.001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1201 ;
摘要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智慧社会"概念,但由于缘起于技术发展的社会形态变革的宽泛性与复杂性,当前学界对于"智慧社会"概念的理解并未形成共识,由此导致的模糊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智慧社会建设的进度与绩效。基于理论梳理从知识生产角度对"智慧社会"概念作出了界定与分析,指出智慧社会建设的核心是要通过制度框架变革激发全社会创造力,以适应知识生产的需求和规律。在此概念的指引下,提出智慧社会具有创新性、包容性、开放性三个核心特征,并需要在制度框架创新过程中注意四个层次和三对关系。从社会环境的信息化改造、生产关系的重构与变革、治理全球化三个方面提出了一般性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2 / 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资本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概念的再发现 [J].
鲁品越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8, 20 (04) :4-14
[2]   习近平新时代信息化建设重要思想研究与阐释 [J].
鲍静 ;
贾开 .
中国行政管理, 2018, (04) :33-38
[3]   智慧社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J].
汪玉凯 .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8, 20 (02) :62-65
[4]   信息社会及其基本特征 [J].
孙伟平 .
哲学动态, 2010, (09) :12-18
[5]   鞍钢宪法与后福特主义 [J].
崔之元 .
读书, 1996, (03) :11-21
[6]  
公共危机中的网络空间[M]. 科学出版社 , 汤志伟, 2013
[7]  
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J] . Stark David,Castells Manuel.Contemporary Sociology . 1997 (6)
[8]  
Inclusive vanguardism:The alternative futures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2 Unger R M. . 2017
[9]  
The success of open source .2 Weber S.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