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脆弱性概念、分析框架与评价方法

被引:120
|
作者
黄晓军 [1 ]
黄馨 [2 ]
崔彩兰 [1 ]
杨新军 [1 ]
机构
[1]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社会脆弱性; 概念; 分析框架; 评价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社会脆弱性作为脆弱性的维度之一,是脆弱性与可持续性科学研究领域的新兴热点问题。在分析对国内外社会脆弱性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概念内涵、分析框架与评价方法3方面对社会脆弱性研究进行了评述。目前学者们对社会脆弱性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体系与内涵特征;系统性的社会脆弱性分析框架尚未形成,现有成果多是在脆弱性框架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主要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社会—生态视角和综合视角开展研究;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在社会脆弱性的应用研究中仍较少见,已有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完善。未来,应进一步拓展社会脆弱性研究内容,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逐步统一社会脆弱性概念和分析框架,深化社会脆弱性的理论研究;加强社会脆弱性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的完善,促进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应用;加强社会脆弱性减缓与调控对策研究,整合社会脆弱性与适应性框架,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512 / 152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 [1] 城市脆弱性研究评述与展望
    王岩
    方创琳
    张蔷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05) : 755 - 768
  • [2] 全球变化背景下脆弱性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
    李鹤
    张平宇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07) : 920 - 929
  • [3] 辽源市社会系统的脆弱性及其规避措施
    刘继生
    那伟
    房艳刚
    [J]. 经济地理, 2010, 30 (06) : 944 - 948
  • [4] 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分析
    李鹤
    张平宇
    [J]. 地理研究, 2009, 28 (03) : 751 - 760
  • [5] 阜新市社会系统脆弱性评价
    苏飞
    张平宇
    [J]. 资源与产业, 2008, (04) : 1 - 5
  • [6] 当代地理学之人地相互作用研究的趋向——全球变化人类行为计划(IHDP)第六届开放会议透视
    史培军
    王静爱
    陈婧
    叶涛
    周洪建
    [J]. 地理学报, 2006, (02) : 115 - 126
  • [7] 中国水灾社会脆弱性评估方法的改进与应用——以长沙地区为例
    葛怡
    史培军
    刘婧
    叶涛
    [J]. 自然灾害学报, 2005, (06) : 54 - 58
  • [8] 矿业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M]. 科学出版社 , 张平宇, 2011
  • [9] 脆弱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 商务印书馆 , 刘燕华, 2001
  • [10] Analysis of social vulnerability to hazards in China
    Yi Lixin
    Zhang Xi
    Ge Lingling
    Zhao Dong
    [J].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14, 71 (07) : 3109 - 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