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生理论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策略研究——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例

被引:133
作者
熊海峰
祁吟墨
机构
[1]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共生理论; 文化和旅游; 融合发展; 大运河文化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K878.4 [交通、水利遗址]; G127 [地方文化与文化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60107 ; 060207 ;
摘要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不仅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激活文化和旅游资源潜能、不断催生文旅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共生理论框架,阐释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共生的条件、单位、界面、模式和环境,分析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机理,然后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例,阐述了其在融合发展中的现状与问题,并就此提出了增强共生单元能量、优化共生环境、构建一体化互惠共生模式、拓展共生领域等发展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主题景区和旅游房产共生关系研究.[D].武曼.华东师范大学.2011, 10
[2]  
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研究.[D].陆蓓.浙江大学.2011, 10
[3]  
世界遗产地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共生研究.[D].何菲菲.福建师范大学.2007, 06
[4]   “文旅融合”该从何处着手 [J].
冯健 .
人民论坛, 2018, (32) :86-87
[5]   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对策探析 [J].
熊海峰 .
中国国情国力, 2017, (10) :43-45
[6]   京津冀区域城市旅游共生关系分析与协同发展对策 [J].
陆相林 ;
孙中伟 ;
马世猛 .
经济地理, 2016, 36 (04) :181-187
[7]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动因及其效应分析——以四川为例 [J].
但红燕 ;
徐武明 .
生态经济, 2015, 31 (07) :110-113+117
[8]   旅游共生的研究述评 [J].
周慧玲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4, 30 (09) :1134-1137
[9]   政府职能现代化视角下当前政策创新的重点及建议 [J].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 ;
贾凌民 ;
胡象明 ;
解亚红 .
中国行政管理, 2014, (03) :6-10
[10]   基于共生理论的桂黔湘边区民族旅游竞合模式研究 [J].
朱德亮 ;
张瑾 .
广西民族研究, 2012, (04) :185-192